酒吧喧闹与宁静

      我要投稿

一提到酒吧,人们总是会联想起摇曳的灯光、激情喷射的歌声,以及男男女女的纵情喧哗,怎一个闹字了得。至于迪吧,更与狂欢二字密不可分,那音响、那气氛,直让人血气上涌,心动过速。然而,中国文化骨子里是排斥狂欢的,所标举的审美境界是排斥过度宣泄和过度烦嚣的,中国文化人的本性也是好静的。这就决定了外来的吧文化在中国要经历一个由动到静的改造。

  如今中国都市里的酒吧中,也有一部分狂歌劲舞的闹吧,但更多的是轻歌曼舞的静吧。而陶吧、画吧、布吧等等各色文化吧,更是主静的,洋溢着幽闲、舒适、温暖的气息。这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时尚的强大改造和同化能力,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上的自我防御机制。

  和闹与静对立相似的,还有清与浊的对立。即便是有相当文化层次的中国人,对酒吧、迪吧之类仍然有着几分道德上的警惕,认为那是浊的地方,是可能会蹦出暴力、摇头丸、毒品和性交易的地方。他们宁愿去光顾陶吧、布吧和书吧——在一些城市,书吧就被叫作“清吧”,这一个“清”字是意味深长的。它令人想到以屈原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对清与浊的爱憎,恰到好处地提供了一种道德安全感。一位青年学生这样说:“我爱读书,而清吧给了我一个又有书又安静的地方,所以我爱去那儿。清吧没有奢华虚浮的装饰,但有格调,十分清静……它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安静而不死寂,素雅而不冷淡,投入而不放纵……”

  此外,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取向。大多数国人的居住形态还是狭小、拥挤和喧闹的,甚至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自然愿意花钱买静而不是花钱买闹。

自由与自修

  对于在生存竞争和压力中疲于奔命的都市人来说,酒吧提供了一个暂时“放松与自由”的归属空间。这里没有权贵,只有停不下来的音乐、舞蹈,还有一杯接一杯的酒,人们从中寻找一种解脱和放松。“放松和自由”,正是吧文化的本质所在。

  泡文化吧的人,当然同样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陶、书、琴、棋等各种文化载体便是酒的代用品。在陶吧里,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成就感来得是那么容易。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永远难有成就的人正乐得沉醉在这种廉价的感觉里。玩具吧则是一个让人回归童年的地方,一个体验重新长大的地方。它可以让成年人忘掉成人世界的纷扰,心里又重新响起童年的歌谣。还有那些以怀旧为特色的书吧、咖啡吧,摆满了一屋子的旧家什、墙上挂着的黑白老照片、唱机中一首首舒缓优雅的老歌,会伴着每一个人走进那悠悠的岁月和尘封的记忆。文化吧带来的是春风般的微醺感觉,虽未到迷醉的程度,但足以叫人心旷神怡。它更接近于梦神精神,而不是酒神精神。

  自由意味着彻底的放松,意味着从日常的事务中完全解脱出来,不带任何功利心和实用目的。与能使人尽情张开自由翅膀的酒吧相比,文化吧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知性色彩或艺能色彩,因此在制造“自由”的感觉之外,还包含着自修的功用目的。泡画吧的人大多是想学画的白领,他们跟着美术老师后面学抽象油画的课程;而泡芭蕾吧的白领丽人,则是为了一圆儿时的芭蕾梦。这都可以看作白领们在追求着自我完善。从前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他们无从亲近艺术,而今有了充足的条件,可以通过亲近艺术来提升个人品位、修炼个人气质,使自己看起来更有格调。至于书吧、网吧,更是吸引了大量学生和读书人,这里花两元钱左右便可以阅览一整天,不但可以在喧闹的都市中享有书香的宁馨,而且充分表达了对知识的倾情和渴求。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求知寄托着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泡文化吧的白领做的是风雅梦,而泡文化吧的学子做的是白领梦。

  如果说酒吧、迪吧其表现形式是边缘的、另类的,甚至是搞怪的、反体制的,那文化吧则表现了对现今主流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追随。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酒吧喧闹与宁静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