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酒是什么时候作为食品被人们开始饮用的,只是传说中的杜康开始酿酒,让酒成为一种常用的饮用之物,传说杜康酒一杯醉千日,其实也未必这样的夸张,只是用这样的典故来形容酒的香气,可以让人沉醉,那时酒就就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麻醉神经。酒是粮食的精华,少量的饮酒有助于身体的康健。饮食业的发展开始是以饭店的名称来起步的,后来饮酒取代了饮食,所以饮食的场所也逐渐的由饭店变为酒家、酒店。
饮酒是豪情的象征:大诗人李白因为酒而成为诗仙,因为酒而成为豪放派的创始人,“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城内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豪情满怀、淡薄名利、醉心文学的那种精神一直以来成为千古经典故事而流传,问世间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襟怀呢?名利如浮云,转瞬即成空。世人往往为名利所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无法达到那种至高的超脱境界,无法专心的去研究真正的学问,所以不能有那样流传的作品和文化的流派。皇帝千千万,很少有成材的大家,而只成为记录历史的一个标志或者年代的顺序,只有南朝的李虞成为哀伤的词人,流传千古的名句“小楼昨夜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宋朝的皇帝徽宗擅长作画,他的《锦鸡图》成为千古名画,一代名画家因为错生帝王家而成为金国的人质,这两个有着杰出文化天才的皇帝后来都落得国破家亡。好皇帝是不能有别才的,有嗜好的皇帝不会有好的结果。宰相千千万,可是有文化成就流传的却很少,只有宋朝的王安石以文才流传,但是安石的变法却以失败而告终,落得身死异乡。文化和政治是不能兼容的,文化的研究需要静心和牺牲名利,一旦醉心名利,文化就会变的浅薄。当酒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酒和文化的搀杂形成了酒文化。
不知道在什么的岁月,酒和文化粘在了一起,古代有陆羽著的《茶经》,但是没有人写过什么酒经,可是千百年来,酒文化源远流长,造酒的工艺和配方、品酒的方法和讲究、饮酒的名堂和典故、酒令的行使和延续发展等等使喝酒成为一种文化。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样表达这种喜悦的心情呢?在宁静的小院,对着盛开的鲜花,在蓝天下饮酒小酌,促膝畅谈,饮酒赋诗,其乐也无穷,饮酒弹唱,其情也豪爽。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和欢乐的情怀呀。一直到月光撒满了庭院,把酒问青天,金樽对明月,月光如水,酒香如花,那又是一种怎样的醉人感受呢!酒不醉人情醉人。不知道又是在怎样的岁月,酒又和美人连接到了一起,人们不在欣赏那如诗的美景和如画的风光,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有魅力的小姐,邀几知己,在酒楼畅饮,酒酣之间,叫来烟花巷里美女,行酒令、弹琵琶、唱支小曲,让饮酒的场面推向高潮。酒醉美人心、斜眼刁才子。宋代的三变词人柳永就是在女人和酒身上激发了灵感,写出了那么多美妙的怀情佳作,成为一代流派的词人。其实应该说是烟花女子发展了酒文化,一直到如今还依然有陪酒小姐在,三陪之一即陪酒吗!
时光如梭,不知道从什么的时候开始,酒文化开始变的铜臭起来,把那种豪情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变成了交际的一种因子,甚至成为官场的一种象征。什么“宁伤身体不上感情”“喝酒就是交心“等等等等,其实既没有什么感情也没有什么心情,就是为了利益而喝酒,或为钱或为官,不能顾及身体,死吃烂喝,喝酒成为公款消费的象征,腐败因酒而起。酒业开始迅速发展,酒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除了传统的茅台酒,又生出了许许多多的酒种,陈酿变成了鲜酒,高度变成了低度,因此饮食业也突飞猛进,以前很稀少的酒店现今发展的遍地都是,三步一酒店、五步一酒家,一场酒少则数百元,多则数万元,老百姓辛辛苦苦挣扎一年,收入不了几场酒钱,寻常工薪族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费,有钱人吝啬的不想这样的花费自己辛苦挣得的钱,那在酒店消费来源又从何而来呢?公款也,如水一样的公款就这样流到了酒水里,酒因为不再醇香而变成了酒水。当然酒文化依然尚存,什么主陪、主宾、副主陪、副主宾,什么带酒陪酒、什么鱼三尾四等等等等,喝酒的名目变的复杂和繁多,下酒的菜也变的丰富而繁多,珍惜动物、美味家肴都上了饭桌。招待成为一种风气,高额的招待费用成为一种正常的支出。
酒文化的发展达到空前,也枯燥了到了空前,什么卡拉的噪音、什么美女的交杯酒、什么脱衣的酒文化等等等等,文化愈来愈边的苍白,酒和文化正在分离。那种喝酒弹琴、对酒当歌的高雅已经远去,那种把酒问月、赏花饮酒的美丽意境已经不复存在。
科学和自然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的前进,而道德、文化和思想才是影响社会最主要的因素,文化哪里去了,就连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酒文化都在淡化,酒已经变成了单纯的酒,而失掉了文化的包裹,更别说我们传统的文化,可能连一点的踪影也寻找不到了吧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