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一个失球!记住一场比赛!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9日21点40分,在多哈亚运会1/4决赛中国VS伊朗的比赛中,伊朗运动员博哈尼以一种绝对带有侮辱性质的方式攻破了中国足球队的大门。物竞天择,落后就要挨打,可以肯定的是,伊朗足球这些年一再以各种方式在足球场上侮辱我们的唯一原因就是中国足球的积弱不振。
给不给那样一个有违体育道德的行为以处罚那是裁判或者是亚足联纪律委员会的事,品味与反思这一失球中的种种滋味才是中国足球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
我所在的城市南京,有一个地方叫静海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诞生地。每当特殊的历史纪念日或节日,南京的市民都会去静海寺撞钟纪念,因为从1997年香港回归前夜开始,静海寺就拥有了一口世人瞩目的大钟———警世钟,这口附着众多寓意的大钟提醒前来参观的人们勿忘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勿忘国耻,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今天的强大。勿忘球耻,中国的足球才会强大。
所幸的是,今天的中国队在这场比赛展现给国人的就是一种“勿忘球耻,发奋图强”的精气神。
在大部分时间少一人的情况下将强大的对手拖入点球决胜,且在场面上丝毫不落下风。国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们的亚运之旅,理应得到我们的脱帽致敬。
即使从纯足球技战术理念的层面出发,这样比赛也值得我们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一个叫杜伊的老人为我们奉献了以少打多的经典战例,这一战,不光要留给历史,更要留给后来者。
若干年后,当中国足球再遇上“打平出线墙”,或者当中国足球在生死战中再次面临少一人且落后的局面,请想起杜伊,请让杜伊式的“我的字典里没有保守”这样的话语像钟声一样响起。
可以肯定的是,杜伊未必能为08国奥带来匪夷所思的成绩,就像今天他就没有带领中国队进入亚运4强,但是他的执教价值已经体现。尽管他接触中国足球才几个月,但是他用一种近乎蛮荒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中国足球其实还有血性,其实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力。
在杜伊率领中国队为数不多的几场比赛中,无论是领先、落后还是僵持阶段,他都始终坚持进攻,居然还打的有模有样。杜伊之前的中国队和杜伊进行时的中国队,哪个才是中国足球的本来面目?
暂时没有答案!至少,杜伊还原了中国足球本该具备的勇气。
但愿多哈之后,“保平争胜”在中国足球的字典里被一笔划掉,而“901”那样的阵型,只在黄健翔和郭德刚的相声里出现。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