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们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Lo-Fi(低保真)。在我们这儿, Lo-Fi是从无序的生活方式中总结出来的激进音乐态度:无脑的混乱和对低劣设备的崇拜;而我所理解的原版Lo-Fi,却是来自纽约的跑调高手和变声专家,比如地下音乐教父Sonic You(“音速青年”)早期的激进噪音,或90年代“Lo-Fi之主”Pavement后来的媚笑小夜曲,全是
高智商中产阶级叛逆玩出的实验摇滚。
别跟我争。Lo-Fi是一种态度,朋克也是一种态度,两种态度怎么能并存在一起呢?可以用Lo-Fi的态度和朋克的手段玩出反文化理论与噪音音乐,也可以用朋克的态度和Lo-Fi的手段玩出愤怒生活与现实主义朋克音乐,但别以为把音箱整坏就能实现对社会的关心。有一天在无聊、饥饿的下午被Chanel[V]吵醒,发现那个叽叽喳喳的主持人也舍得
放一段Pavement,而且还是独立厂牌Matador的出品,心中狂喜,也止住了差点因无聊而变得暴怒的心境。这多有趣。其实我比那主持人明白,有趣和愤怒本是一母同生,如果你禁止人有趣,那么他就会怒不可遏,如果愤怒像是些形式,那么他就会妙趣横生。
1991年Pavement被英国音乐杂志Melody Maker(《旋律制造者》)的编辑发现之时,正是Grunge愤青大行其道之时,美国乐队一个比一个脏,一个比一个噪。与其淹没在真假斗士的海洋中,还不如把狂放引向四两拨千斤的幽默,于是第二年他们挥师英伦,出版了首张专辑,被称作“Lo-Fi圣经”的Slanted And Enchanted(《倾斜与迷魂》)
;1994年又从破坏性的扭曲、错位中跳到减速的CrookedRain,Crooked Rain(《弯雨,弯雨》)中;1995年的Wowee Zowee(《汪汪!汪汪!》)则荒诞、滑稽得像是摇滚跳蚤;1997年Brighten The Corners(《照亮角落》)则藏起了角和刺,用童心铺展开一首首傻头傻脑的小曲。至于收藏家引以为荣的早期作品精选Westing(By Musket & Sexta
nt)(《西去(用滑膛枪和六分仪》),据说又少不了“音速青年”式的暴乱吉他,和漏洞百出的编排。所有Pavement的作品,大多讲述着搬家、购物的故事或者一两个吵架的凡人,就像1997年专辑第一首Stereo(《立体声》),还顺便拿“唐朝”的老师,Rush(“冲撞”)乐队的主唱开了涮——当然,这一首比专辑中其他作品要热闹一些,轻重缓急一字排开,像是对各个时期风格的回顾。
作为周星驰的忠实影迷,我还必须指出,Pavement比搞笑更为高明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对无厘头文化的包容之下,还放射着一本正经的反叛激情:如果说音乐的形式也是一套文化语法的话,Pavement便是这语法的颠覆者,是鲜活规则的鼓励者。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