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的KTV,以其餐饮的提供形式来讲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纯粹的量贩式,以上海好乐迪为代表的,且在全国同业中占绝大的比例。另外就是全时段的点餐,比如象上海钱柜的静安店,可能是延续10年前KTV的高端路线,但放眼天下好象也没有其它同业采用他这种方式了。还有全时段的自助餐,比如钱柜的黄浦店等等,但这里面根据营业税赋的不同也有分收自助餐费和免费自助餐状况。其它的就有结合的,有量贩加自助的,比如北京的麦乐迪等,自助加点餐,如钱柜的卢湾店,南京的百家乐等, 甚至还有量贩+自助+点餐的,如深圳的K歌王,长沙的红歌汇。至于象K歌王在广州天河筹建的新店,还会加上一个大型酒吧,就更加“丰富”了。
纯量贩式应该是目前的主流,形成的原因也很简单:投资门槛低,操作管理难度小,成本低且容易管控,营业税额小,服务人员配比小等,可以说是中小额投资及初次涉足KTV行业的投资人的首选。但它也有先天不足,就是获利空间小(基本超市成本占超市营业额的50%左右),对整体的档次提升会影响,且在同区域形成投资热潮后缺乏调整空间,进而影响竞争力。由于其模式单一,在设计行销活动时空间也小,基本只能在包厢价格上花心思或结合供货厂商做配销,自主性差。
全时段点餐如钱柜的静安店可以用最后的贵族来形容。毕竟这是用夜总会的餐饮消费形式、价格在现在的市场上进行,与亚洲金融风暴后的整体状况不一定合拍。当然,钱柜10年前的一瓶皇家礼炮价钱是现在的两倍,也反映了它也在做适当的调整。只是现在的消费客人越来越理性,且针对基本消费的设置、自带酒水等往往会喊出“维权”的口号,所以注定这种形式还是会慢慢的消亡。但毕竟它撑起了KTV最初繁荣的大旗,永远值得纪念。
很巧的是自助式的第一个推行者也是钱柜,98年黄浦店在试行设小超市效益不佳后,把本来附设的简易饮料吧发扬广大,结果推出了红火如公社食堂的“KTV自助吧”,很多人用抢来形容用餐高峰时的情形,“无限量享用”确实很吸引消费者,人潮涌东的进客场面震撼了很多投资人,但其原料、人工成本的高昂让一些盲目跟进者苦不堪言,最终沦落为用简单冲泡饮料,干果打发客人的大有人在,或者就是回到了量贩状态。实力雄厚如深圳K歌王,老板有能力投资3600万打造包厢,但面队自助吧每天100人的消费量也不得不考虑调整,毕竟,只有超大的客流量才能消化必要的原料成本,所以,这真的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仔细研究才能把玩。
讲了半天,好象没有最终的答案,确实,各地的实际状况不一样,消费习性也有差异,投资者的投入也决定一些先天的情况,所以,在KTV餐饮形式的选择上,还是要量体裁衣,做正确的事,少走、不走冤枉路。最后,祝愿全国KTV行业一片红火!!!!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