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中的酒

      我要投稿

影视作为大众传媒代表性最强,当代性最突出的载体,对酒的描绘十分普及并愈加精彩,影视中的酒文化更为生活化和典型化。

  先说电影。从中国影片诞生的一九0五年起,酒就很快出现在银幕上,并显现出几个鲜明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0五年到民族电影辉煌的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起步时期。开始为戏曲纪录片,中经家庭默片到社会电影。酒在这一时期,先是作为生活“伴侣",出现在餐桌上,后又介入人的日常交往中,酒文化也就从血缘亲情,接风壮行等等社会常态里,形成艺术趣味,给年轻的中国影片增加了或温馨、或欣喜、或幽默、或愁苦、或悲愤等等有滋有味的色彩。至今完整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里的最早影片《劳工之爱情》,是这样表现酒的:
  年轻木匠想娶老中医的女儿为妻,老中医不同意,并拒见木匠。小伙子就动脑筋巧设机关布下“陷阱”,让酒馆里的酒徒在酒后迷迷糊糊时被摔得腿伤腰疼,纷纷去老中医处看病。中医一下子生意兴隆,大赚其钱。木匠和其女儿也频繁接近,最终喜结良缘。酒在影片中,既是酒徒的“身份证”,又是木匠借此捉弄酒徒向老中医献殷勤以便达到娶其女儿这一目的的“通行证”。酒在这里是艺术的,又是生活的。

  第二阶段为中国电影的攀升期。酒在影片里“扮演”着有份量的“角色”。这主要指三、四十年代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为主潮的中国电影,从《大路》到《万家灯火》、从《渔光曲》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紧扣时代脉搏关切社会问题,并集中反映民族斗争和祖国两种命运的决战。酒在这些影片里,不单纯是生活细节,而是有着明确的人生内涵与阶级倾向。杜甫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我国电影攀升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再现。由于更加真实感人,从而深刻揭示了腐朽社会制度对人们灵魂的锈损。典型的例子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张忠良在国统区由热血青年蜕变成卖身求荣的败类,从一位善良有情义的丈夫扭曲为寡廉鲜耻的小丑,“花天酒地”的“酒”,在他身上产生了堕落的效果。先是喝闷酒,然后喝花酒,最后在灯红酒绿里迷失自身,认不清人生道路,终于跌入他原先憎恶的剥削阶级,被温柔的妻子、正直的母亲所唾弃。酒在这部电影里反映了当时“大后方”,的实际,折射出国统区反动政治极为腐败的一个侧面。围绕着酒而出现的各种活动,甚至是划拳行令、高脚杯暧昧地一碰,都清晰显示出腐败的社会风气和丑恶的人物性格。酒在这里几乎是昏然廉烂的影子、醉生梦死的注脚。
  
  第三阶段,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期,歌颂英雄,酒只是点缀。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电影作为党的舆论宣传重要工具和艺术的前沿阵地,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电影工作者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空前热情与积极参予,使影片有了数量和质量的飞跃。从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到《白毛女》、《董存瑞》,再到建国十周年前后的《祝福》、《红旗谱》、《青春之歌》、《老兵新传》、《女篮五号》、《烈火中永生》、《冰山上来客》和《李双双》、《锦上添花》等等一批又一批优秀影片的问世,鲜明的主题,生动的艺术表现,使中国电影成为亿万观众的人生教科书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意识形态作用日益明显,是使酒之类的生活小节,更显微不足道。酒文化在上述影片中是处在被合理削弱的地位,只是生活细节或情趣的点缀,但在揭露旧中国的黑暗和人物行为的不良时,酒也有画龙点睛之功。以上这些可归纳为:
  (一)渲染家庭气氛和亲朋情谊。在生活片和喜剧片里,这一取向非常突出。如《锦上添花》的喜酒、《老兵新传》的丰收酒等等。(二)揭露阴锺抨击丑行。如《视福》里鲁四老爷家的年饭酒,不仅显示出封建传统秩序,还产生出一种压抑、一种窒息,加速了祥林嫂的悲剧。(三)突出人物个性和烘托关键时刻的人生选择。《上甘岭》里的张连长,一到战斗激烈时就找通讯员要水壶,不论是喝水还是喝酒,这一动作蕴含的人物个性是具有豪爽之气的。
  
中国电影的第四阶段,是新时期以来几代电影人辛勤努力所形成的五彩缤纷和硕果累累的时期。酒在这一时期的电影里,向多元与多样化擅变,并由影片的细节拓展为电影题材。这一阶段的影片,开始是以揭露“四人帮”的罪行为主,酒是庆功酒,摆的是欢庆宴。而那些吃“文革”饭的权贵和小人,面对人民的胜利,喝的是怅惘酒、无奈酒、苦涩酒和泄愤酒。此后,随着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入发展,电影的市场化使影片出现了艺术探索片、商业娱乐片和重大题材片等等分类,对酒的描绘日渐增多。并且从家庭到酒吧、从小餐馆到大酒店、从亲朋相聚到饮酒改善人际关系、从吃喝的生理快感到复杂心理的流露。总之,这一时期电影的酒文化,从表象走向底里,从局部走向全面。若具体、简要分析,有这样几种表现:首先,酒在电影中频频出现,成为各种人进行交往的必然中介,几乎每部影片都有酒、每个人物都饮酒。其次,酒在电影中多元而立体,饭桌有酒、广告有酒、商务活动有酒、政治较量有酒、喜怒哀乐有酒。白天喝,晚上喝,坐在车里喝,睡梦中亦喝。夫妻间、情侣间、老少间、上下间、仇敌间等等,都能碰杯。再其次,酒成为艺术探索片和商业娱乐片的重要语汇,不仅和情节扭结在一起,而且广泛地去开掘中国文化。

  再说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剧诞生于一九五八年,当时以直播演出的方式,向北京和有转播条件的地区放送。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并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在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迅速鼎盛起来的。现在仅中央台每年收到各地报送的电视剧就达上千部、集,电视观众占全国人口半数以上。“五个一工程”和“飞天奖”“金鹰奖”的推动,使精品佳作每年都掀起数次收视热。而电视剧与酒就在这与日俱增的“热”中,仿佛悄然无声却又绚丽多彩地结合在一起。尽管酒在数量极大的电视剧中未居十分显赫的位置,但也并非被电视剧弃置一旁。似乎酒文化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伴生,与市场经济日新月异同步。
  如果说电影中的酒,还是从一个情节上或体现或折射社会风情的话,电视剧已是普遍并多层次地表现洒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
  概括归纳中国电视剧中的酒,除了部部有酒集集饮之外,娱乐性强的电视剧里的酒文化主要还是场景性、情节性的,象《水浒》中武松醉打蒋门神、《济公》里癫和尚让他的葫芦吸酒以戏弄财主和差役等等,都突出了酒的情景作用。至于武打类、刑侦类、追逐类电视剧,酒常常是戏与戏之间的串联和推向高潮的途径。然而这都属于浅表的酒文化形式,缺少深厚和韵味,若从社会内涵和品味上考查,电视剧的酒文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传说揭示酒是人的命运所酿造,《茅台酒的传说》和《华世奎醉写劝业场》较鲜明地展示了这一孕含。茅台酒是誉满中外的名酒,以名酒强化电视剧的艺术感染力,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取材点”,电视剧生动叙述了民国初年酒师郑义成父女与土豪李万福之间的生死较量,更突出了好洒出传奇的视,角。其题材有三层意义,外层为阶级矛盾,土豪要霸占名酒与酒场,这是以财势谋酒;中层为真假茅台之争,假酒实际是谋私者向百姓巧取豪夺内层是人品、人生、人心的冲突,酒好实质是人好,没有人的真诚投入,也就没有名洒的向世,名酒的传播。《茅台酒的传说》深刻而形象地描绘了酒的历史是人的历史,酒的文化是人的文化,酒的酿造是人命运的观照。《华世奎醉写劝业场》针对天津著名企业牌匾的传说,把喝酒与书法表现为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然后进入书法艺术与人品的至美之境和忘我之惰,其实这是以醉酒的形式反映文化境界。醉而写出好字,是为书法而痴心,全身心地投入使艺术更臻完善。同时这两部电视剧还以地方特色,衬托出洒的传说汇入了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
  第二,以写实刻划酒是社会人心的典型表现。电视剧《醉乡》是以酒抒写湘西土家族浓郁的民俗民风,并把酒香与青山绿水和人的憨厚善良交织在一起,置酒和山、水、人同样的地位、同样的美。可酒又使陈旧的意识受到挑战,使改革的思考得以倾诉。酒让人更加清醒,看似违反常规,实际是这酒对那洒的超越。酒冲破了内心的迷惘、生活的制约、计划模式的束缚和传统秩序的固步自封。醉乡在洒的芳香四溢中升华了,人们把企盼擅变的心态,转化成参与变革的实践,酒是催化剂和助推力。这一对酒的袒露社会人心的描绘,真实反映了今天的改革步伐和时代发展。酒不但反映了生活,还使这部电视剧富有醇美的魅力。
  第三,以氛围渲染出酒是时代和环境的折光。酒文化的环境作用是很大的,运用得好,对推动情节、刻划人物心理、创造环境氛围有作用,同时它还透析出相当鲜明的时代气息。例如电视剧《大酒店》,以开放城市的一座大酒店为故事的依托,描写三位旅游学校毕业生丁大伟、周天宇和金婉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同表现,事业上的各自追求、爱情上的欢欣和苦涩、酒店里的改革等等,使三个人的命运有了相异的发展。全剧围绕东方大酒店这一典型环境,并以对酒店的管理,使人物处在微妙又明显的纠葛中。在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一代为创办一流酒店的进程里,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人生。

  当然,也有不少影视作品单纯为着铺排豪华场面而大摆宴席,或为了所谓的“上档次”、“拍出效果”而把镜头对着大宾馆、大酒楼、大舞厅,荧屏上满是高低洒杯。靠睐悻看,却游离了剧情、苍白了人物。结果情节拖沓、环境失真、性格浮泛,电视剧越发地平庸和媚俗,糟蹋了电视剧艺术,引起了观众的失望和愤谱。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中国影视中的酒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