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告别三里屯酒吧南街 营业倒计时3月15、3月16日
3月15日,"乡谣"酒吧倒数第五天营业。"这两天客人很少,来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客人。"调酒师Paul长着一张讨女孩喜欢的脸,他女朋友曾是店内的收银员。
四天前,3月11日,"乡谣酒吧"举行最后的狂欢,向所有的客人,向三里屯南街告别。"那晚,罗大佑从天津赶到北京来参加聚会。"酒吧经理Jerry从1998年毕业后,一直在乡谣酒吧里工作,他从服务员做到了酒吧经理。他说,当晚罗大佑清唱了一首老歌《小路》,没有伴奏。
罗大佑是乡谣酒吧的老客人。负责店内卫生的满阿姨说:"他没有一点做名人的架子。"满阿姨印象里,罗大佑每次来到乡谣酒吧,看着很匆忙。"见面他总说,‘唉呀,又好长时间没有来,这一段比较忙,我刚从什么地方回来。’"
50岁的满阿姨,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罗大佑问她的年龄,知道她比他小时,罗大佑用很嗲的港台话说:"哎呀,那你是我的小妹妹啊!"她说起来觉得很亲切。
罗大佑作为"乡谣酒吧"老板的好朋友,参加了3月11日的告别PARTY。凌晨1点多,他赶到乡谣酒吧,向一个他曾经熟知的酒吧告别。罗大佑穿着休闲装,戴着眼镜。"他看上去很普通。"满阿姨说,但他每次来都要唱歌。那一晚,罗大佑的嗓子不舒服,只清唱了一首歌。
像罗大佑这样经常到乡谣酒吧去的娱乐圈名人很多。"羽泉 高晓松 李宗盛 齐秦......他们都来过,在这里唱过歌。"酒吧经理Jerry细述着。
***********
3月16日
3月16日,乡谣酒吧倒数第四天营业。三十多名客人到乡谣酒吧。
晚上,酒吧经理Jerry给老客人王飞发短信:"来招标吧!"
"哪里?"王飞问。
"乡谣!"
"还开着?"王飞明白了,是去玩飞标。
"开着,来吧!"
王飞说,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吧,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乡谣酒吧"这一点让住在隔壁的老先生很赞赏。69岁的老先生,耳聋,思维很清晰,不愿意透露姓名。他在"乡谣酒吧"旁边住了几十年,是菜站的老职工,对"乡谣酒吧"的历史很清楚。
"乡谣酒吧是最规矩的一家。"老先生说,60年代,"乡谣酒吧"的房子归朝阳区副食品管理处,这地方是南三里屯菜站,一个大菜摊。到90年代,又经营成"红豆饭店"。饭店经营的不景气,1996年赶上酒吧热,房子就承包给了"乡谣酒吧"。
三里屯酒吧南街建在居民区里,刚开始的时候,噪音很大,影响居民们休息,居民们到处反映问题。老先生说,他耳聋听不见,无所谓,但其他人呢?后来知道,酒吧是三里屯办事处支持办的,增加办事处的收入,比开菜站好多了。居民们的反对,无效。
最初老先生对酒吧的印象不好,街上停满了小轿车,一些人在街上打打闹闹,确实很扰民。年轻的女孩子身着暴露,很随便。前半夜,警察在的时候,还很规矩。过了十二点,警察一走,一些人就开始胡闹了。不过,从开始到现在,"乡谣酒吧"一直很规矩。
和老先生不一样,在"乡谣酒吧"对面的"爱尔兰酒吧"楼上住了十几年的赵女士说,她们不愿意离开三里屯。住得简陋些,每天可以看见不同国家的人,跟联合国一样。外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每天下午,闲暇的时候,搬把椅子坐在楼下,晒晒太阳,聊聊天,日子很悠闲。
晚上的三里屯,热闹,亮堂。卖花的,卖烟的,穿着短裙从街面穿过的美女们,像一道道风景在面前闪过,像一个个电影场景在脑中掠过。
赵女士和9户居民仍坚守在"乡谣酒吧"对面的居民楼里,不愿意离开。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